自5月份以來環保督查的力度空前加大,很多小的升降機廠家因不符合環保標準被查封停產,表現在山東則是大多數升降機廠家關門停業。山東省濟陽縣被稱為液壓升降平臺之鄉,生產液壓升降平臺的公司有上百家,每年銷量占到全國的60%。然而這次環保督查使這個行業的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。
在濟南升降機廠家中有環評資質的不超過十家,其余百余家小工廠大部分已經被迫停產,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缺貨、斷貨的現象。更嚴重的是現在這些廠家什么時間能恢復生產仍然沒有時間表,甚至有人斷言不會再讓恢復生產,必須要做到環保達標才能生產。顯然這次督查的力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。隨著停產時間越來越長,這些企業的老板們不得不考慮以后的路怎么走,是硬著頭皮做環評恢復生產還是就此退出這個本就競爭激烈的行業。然而這兩條路都不是什么好選項,對這些老板們來說無疑是個艱難的選擇。首先,如果就此退出這個行業,那么前期的投入將打水漂,遣散工人、賤賣設備將使他們付出巨大的代價,尤其是近幾年新成立的公司損失將會更嚴重。關門容易開業難,如果現在一旦退出,以后將很難再踏進來。
然而去做環保評定怎么樣呢,那可能會更難。首先如果能做下來,現在水漲船高的環評費用他們很難承擔起。政策也能決定市場價格,自環保督查加大力度以來,編制環評報告的費用已經由幾個月前的10萬元以內迅速漲到15萬元以上。更不用說按要求應該購置的各種環保設備,現在在市場上已經是奇貨可居,價格翻倍。對那些只有十來個員工的小工廠真的不敢去想。在濟南的升降機廠家中其實還有個現象,就是大多數廠家廠房都是租賃而來,如果做下環評,則意味著無法再另改廠址,因為環評報告對廠房地址是有限制的,一旦更換廠址環評立刻失效。這樣可能就會導致租賃費大幅上漲,這也是企業主無法承擔的。
綜上分析,無論怎么選擇都將是異常艱難的,但是現在各企業主又不敢再繼續等下去,只盼望有新的政府政策能夠讓他們安全著陸,將損失降到最小。注重環保是大勢所趨,與很多小企業的利益發生碰撞也是在所難免,我們只希望這種碰撞不要太激烈、太粗暴,而是用更具智慧的辦法來引導升降機廠家,使企業生產有效的轉型。
請長按保存二維碼后點擊確定按鈕,進入微信掃一掃界面,點擊右上角‘相冊’選擇我們的二維碼,再點擊右上角‘完成’識別添加。
(為防止瀏覽器錯誤識別,請勿直接在瀏覽器中識別二維碼)